诸天气荡荡,我道日兴隆!
平素关注,以备急用。江湖险恶,防病克邪。小编微信2697944967
供稿:神霄道学
佛教徒认为印度佛教是这个世界上唯一的真理,认为佛教是无上科学,甚至超越科学。
佛教徒认为这世界的一切学说,一切宗教,都无法和佛教比拟,佛教高高的凌驾于一切之上。
但事实上,这个被冠以无上科学,宇宙终极真理的印度宗教,其标榜的真理到底如何?今天就拿印度佛教和中国的道教进行对比,进行验证,看看到底谁才无上科学,谁错误谁正确,谁经得起检验,谁才是宇宙真理。
佛教对月亮发光的描述和解释:
月有二义:一曰、住常度,二曰、宫殿。四方远见故圆,寒温和适,天银、琉璃所成。二分天银,纯真无杂,内外清彻,光明远照;一分琉璃,纯真无杂,外内清彻,光明远照。月宫殿纵广四十九由旬,宫墙及地薄如梓柏。宫墙七重,七重栏楯、七重罗网、七重宝铃、七重行树,周匝校饰,以七宝成乃至无数众鸟相和而鸣。……月宫诸臣尽著青衣,彼月天子以十五日处中而坐,共相娱乐,光明遍照,遏诸天光,故光普满。----《长阿含经》卷二十二。
印度佛教解释月亮说:月亮是由琉璃,天银等等纯净的物质构成,所以明亮有光,月亮上有人统治有宫殿,特别十五,月亮上的天子和臣民娱乐,那么月光就更强大了。
道教对月亮发光的描述和解释:
东汉天师道张衡真人在《灵宪》中写道:"月光生于日之所照;魄生于日之所蔽。当日则光盈,就日则光尽也。"
《周髀算经》中说:"日照月,月光乃生,故成明月。"
西汉京房说得更为明确:"先师以为日似弹丸,月似镜体;或以为月亦似弹丸,日照处则明,不照处则暗"(《开元占经》卷一引)。
北宋沈括在《梦溪笔谈》中记载:"日月之形如丸。何以知之?以月盈亏可验也。 月本无光,尤银丸,日耀之乃光耳。光之初生,日在其旁,故光侧而所见如钩;日渐远,则斜照,而光稍满。如一弹丸,以粉涂其半,侧视之,则粉处如钩;对视之,则正圜。此有以知其如丸也。 "
古人早知道月亮本身不会发光的,是太阳的照射让月亮发光。详细解释了月亮圆缺的因素。"月似银丸,日照则光","月光生于日之所照",看到这样的记载,你们不震惊么?
印度佛教对地球的描述和解释:
佛言。阿难。大地震动。有八因缘。一者大地依于水住。又此大水依风轮住。又此风轮依虚空住。空中有时猛风大起。吹彼风轮。风轮既动。彼水亦动。彼水既动。大地乃动。二者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。有修神通。始成就者。欲自试验。故大地动。三者菩萨在兜率天。将欲来下。降神母胎。故大地动。四者菩萨初生。从右胁出。故大地动。 五者菩萨舍于王宫。出家学道。成一切种智。故大地动。六者如来成道。始为人天转妙法轮。故大地动。七者如来舍寿。以神通力住命而住。故大地动。八者如来般涅槃时。故大地动。阿难。当知地动因缘。有此八事。----《大般涅槃经》卷上。
印度佛教说,人类居住的大地,是浮在水上的,水又住在风轮上的,风轮下面是空的,有时突然刮起大风,风轮就乱转,水就乱动荡,就引起地震。也就是说,整个"地球"结构大致是四个层次叠起的。
中国道教对地球的描述和解释:
东汉太清真人张衡《浑仪注》中说:"浑天如鸡子。天体圆如弹丸,地如鸡子中黄,孤居于天内,天大而地小。天表里有水,天之包地,犹壳之裹黄。天地各乘气而立,载水而浮。
《黄帝内经·素问》五运行大论里记载,"帝曰,地之为下否乎?岐伯曰,地 为人之下,太虚之中者也。帝曰,冯乎?岐伯曰,大气举之也。"
《钟吕传道集》钟曰:"混湾初分,玄黄定位。天地之状,其形象卵。六合之中,其圆如球。日月出没,运行于一天之上、一地之下。上下东西,周行如轮。
中国古人早知道地球是圆的,运行在太空之中,地球被大气层包围着。
印度佛教宇宙星体日月的描述:
日有二义:一曰住常度,二曰宫殿。宫殿四方远见故圆。《佛说长阿含经》
月有二义:一曰住常度,二曰宫殿。四方远见故圆。《佛说长阿含经》
印度佛经记载,释迦摩尼说太阳和月亮是方形的,因为远看,所以看起来是圆的。
中国道教对宇宙星体日月的描述:
道教《灵宝经》:
天地之形,其状如卵。六合之内,其圆如毬。日月出没,运行于一天之上,一地之下。上下东西,周行如飞轮。
古人早就知道宇宙中的星体都是圆的。知道日月是圆形,按各自的轨道运行着。
其实《阅微草堂笔记》更是记载了一个惊人的故事,描述了道教对地球本身的认识:
胶州法南墅,尝偕一友登日观,先有一道士倚石坐,傲不为礼,二人亦弗与言。俄丹曦欲吐,海天硙耀,千汇万状,不可端倪,南墅吟元人诗曰:万古齐州烟九点,五更沧海日三竿,不信然乎!道士忽哂曰:昌谷用作梦天诗,故为奇语,用之泰山,不太假借乎?南墅回顾,道士即不再言。既而硚乌涌上,南墅谓其友曰:太阳真火,故入水不濡也。道士又哂曰:公谓日自海出乎?此由不知天形,故不知地形,不知地形,故不知水形也。盖天椭圆如鸡卵,地浑圆如弹丸,水则附地而流,如核桃之皴皱。椭圆者东西远而上下近,凡有九重,最上曰宗动,元气之表,无象可窥;次为恒星,高不可测;次七重,则日月五星各占一重,随大气旋转,去地且二百余万里,无论海也。浑圆者地无正顶,身所立处皆为顶,地无正平,目所见处皆为平,至广漠之野,四望天地相接处,其圆中规,中高而四硚之证也。是为地平,圆规以外,目所不见者,则地平下矣。湖海之中,四望天水相合处,亦圆中规,是又水随地形,中高四硚之证也。然江河之水狭且浅,夹以两岸,行于地中。故日出地上,始受日光,惟海至广至深,附于地面,无所障蔽,故中高四硚之处,如水晶球之半。日未至地平,倒影上射,则初见如一线;日将近地平,则斜影横穿,未明先睹。今所见者,是日之影,非日之形,是天上之日影隔水而映,非海中之日影浴水而出也。至日出地平,则影斜落海底,转不能见矣。儒家盖尝见此景,故以为天包水,水浮地,日出入于水中,而不知日自附天,水自附地;佛家未见此景,故以须弥山四面为四州,日环绕此山,南昼则北夜,东暮则西朝,是日常旋转,平行竟不入地,证以今日所见,其谬更无庸辩矣。南墅惊其博辩,欲与再言。道士笑曰:更竟其说,子不知九万里之围圆,以渐而迤,以渐而转,渐迤渐转,遂至周环。必以为人能正立,不能倒立,拾杨光先之说苦相诘难。老夫慵惰,不能与子到大郎山上看南斗--大郎山在亚禄国,与中国上下反对,其地南极出地三十五度,北极入地三十五度--不如其已也。振衣径去,竟莫测其何许人。
法南墅和朋友看日出的时候遇到一个道士,道士反驳了法南墅等人对天文的不正确认识言论:1.地球是圆的,而且是椭圆的。2.地表水循环,就如核桃的皱纹依附地表。3.行星轨道理论,4.日出时太阳影响失真,是太阳透过大海的折射,5.可能存在万有引力,因为与中国相对地球另一端的人能站立,6.美洲大陆南极入地三十五度,北极入地三十五度。
印度佛教几千年并没有任何发明创造,唯一能拿的出手的,并且津津乐道的恐怕就是"佛观一钵水八万四千虫"。
许多佛教徒说佛在几千年前就说了一碗水有许多虫,现代要用显微镜下才知道,由此证明佛教的无上科学。
我们来查一下这句话的来源:
估计很多佛教徒自己都会郁闷,因为遍翻佛教书籍,居然找不到这句话的原始经文。但是确实有出处,出处在哪里呢?在《毗尼日用录》中。
《毗尼日用录》是明末清初的一个佛教徒写的。在这本书写了如此内容:饮水偈咒,佛观一钵水,八万四千虫,若不诵此咒,如食众生肉,唵嚩悉波罗摩尼莎诃(七遍如先礼佛后而饮水更妙)——就是说这个佛教徒每天起来先念咒,念完咒就喝水。这就是个饮水偈咒,念了这咒喝水,就不算杀生水里的虫子了。
这是佛教书籍最早记载的,"佛观一钵水八万四千虫"的记载,其他所谓的佛经,均无此句。也就是说,这句话,出自明末清初。
要搞清明末清初的佛教徒如何写《毗尼日用录》能写出借用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的虫子,写出这样一句话,就必须介绍一个人—-孙云球。
孙云球是明末光学仪器制造家,字文玉,或字泗滨,江苏吴江县人。
此人是科技奇才,当时就能校准自鸣钟(旁注:明朝的自鸣钟是一般家庭都有的),这说明他对摆的研究是非常到位的。而且这位天才也研究光学。
按照一些资料记载,元朝已经有进口的眼镜和望远镜,但是很昂贵。这位孙云球先生,最后也给别人配眼镜,能做到什么呢,不管你是近视还是老花眼,他都能根据你的情况,把眼镜给配出来,适合人的眼睛,并且大大的降低了价格,当时普通人也可以配眼镜了。
同时他还发明了其他的很多光学的东西,比如存目镜、万花镜、鸳鸯镜、放大镜、幻容镜、夜明镜,改进了千里镜(望远镜)。不仅如此,他在制作实践和科学研究的基础上还写了一本眼镜制作方面的专著《镜史》,"令市坊依法制造,(眼镜)遂盛行于世。"
"察微镜"也是孙云球的发明之一。存目镜是简单的显微镜,察微镜则是复合的显微镜。其实借助存目镜,就可以查看微生物了。证实因为有显微镜的发明,才使得人们知道,水里虫子很多。
而写《毗尼日用录》的这个明末清初的佛教徒,他自己编辑的书籍,里面有饮水的东西,所以借用了当时的成果,写下了"佛观一钵水八万四千虫"。
很遗憾,要是没有明朝孙云球发明了显微镜,打死佛教也说不出什么一钵水八万四千虫的话。
很遗憾,这么一句被佛教徒津津乐道用来证明佛法广大,无上科学超越科学的话,是后人自己添加贴金自己的。
我们读个历史典故,可知印度佛与中国道,对科技、科学和社会的贡献的对比:
昔日有宋仁宗皇帝驾座,满朝文武参朝,各自归班。帝问天师曰:"朕欲皈依,不知何教为尊,不知何教为次?"天师曰:"自古三教虽各立门户,共理合一,并无尊次。"
帝曰:"卿既不分尊次,宣国师上殿,与天师论其玄妙。"帝问国师曰:"朕欲皈依,不知何教为尊,不知何教为次?"国师奏曰:"臣启陛下,佛能度世人,念声佛能免刧之苦。不曾念一声天尊,免一刧之苦,道者次之。"
天师大怒曰:"你是国师,我是天师,汝祖是世尊,我祖是天尊,未分天地,化元光一道,乃太上先天原始之祖炁也,称名曰道。第一化先天教主,原始天尊;第二化玉宸道君,灵宝天尊;第三化太上老君,道德天尊。此乃道生一,一生化二,二生化三,三生化万物。阴抱阳,生天地,生仙佛,生圣,生贤,倶以从道而生,生生化化,无极无穷之妙哉。"
天师曰:"我道祖八十一化,能安邦定国,无世不出,代代为帝王之师。你佛家乃西域偏邦外国之人,名曰梵王太子是也。吾祖即太上原始灵宝道德是万法教主,历代帝王之师。岂不闻圣人云,邦有道,不曾说邦有佛。自古说天之道,地之道,人之道;不曾说天之佛,地之佛,人之佛;自古修道访道得道,不曾说修佛访佛得佛;人皆说化道,不曾说化佛;自古以来我道,家有十万余人成仙得道飞升。拔宅者,八百余家。你僧家成佛得佛者,你说我听"。国师无言对答。
天师曰:"我道家成仙得道飞升者最多矣。丁宁子,跨白鹤飞升;朗元子,化金蝉飞升;列仙子,乘白鹤飞升;淮南子,炼浮石飞升;魏王子,全家四十二口飞升;许真君,全家三十二口飞升;王蜜子,全家四十余口飞升;燕乐子,全家四十余口飞升;许由生,全家八十三口飞升;文仲子,全家五十二口飞升;离山老母,全家五百余口飞升。玄门道教成仙,得道飞升者,盛多矣,最广矣。
古今以来,帝王倶拜道家为师。三皇拜王蜜子为师,轩辕拜广成子为师,尧帝拜赤松子为师,舜帝拜云中子为师,禹王拜定真子为师,汤王拜伊尹子为师,周文王拜姜太公为师,汉高祖拜张子房为师,唐太宗拜李淳风为师,赵太祖拜苗光义为师。自古至今惟梁武帝拜志公和尚为师,修十里一寺,五里一庵,念佛无数,后来饿死台城,不能安邦定国。还不免这一刧之苦。看其国师,尽是虚言,主公请听,有诗为证。昔日梁王好敬僧,可怜饿死在台城。主公不信从头看,这是西方活世尊,念佛能免生死苦,古佛当初念何文"?国师听罢,含羞而退。
天师又曰:"我道家,有七十二仙,留下七十二艺,养民度日,流传济世,永垂不朽之妙 。风厚子留下奇门遁甲,赤松子留下修行道术,黄石公留下阴阳风水,孙武子留下兵书战策,姜太公留下三略六韬,鬼谷子定数命书,麻衣先生留观看相法,孔明留下计策算法,周文王留下周易八卦,仓颉留下造字,蒙恬留下造笔,蔡伦留下造纸,田真君留下造墨,子路留下造砚,轩辕留下造衣襟,陈博留下造麻布,白屋先生留下造熟皮,韩湘子留下造打油,孙膑留下造靴袜烧炭,广成子留下造针,文白留下造网,淮南子留下打豆腐,岐白留下医药治病,神农留下识百草药性,张公留下盖房屋,鲁班留下烧窑修楼屋造木器,定真子留下造蔑器,伦真子留下做雨伞,明羡真人留下造金银铜铁锡,碧霞子留下打金银铜铁锡,武费子留下造剪刀尺,葛真人留下造砌磨杂色染坊,刘伯温留下造车辇,另化子留下修神像,邓通留下制钱,杜康留下造作酒,鸿蒙留下杀牲及龙虎鸟兽丹青。七十二行艺,传流济世,养民度日,永垂不朽也".........
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的火药、指南针、印刷术的发明与道教有密切关系。
火药是道教发明的,李约瑟博士说:"在世界任何国家中最早提到火药的,是一部题为《真元妙道要略》的著作"。《真元妙道要略》载"有以硫磺、雄黄、合硝石并蜜烧之,焰起,烧手面及烬屋舍者"。
关于指南针,王振铎先生说:"要之,无论四种装置,晚世用在军旅航海及幻术弄器,信其发明皆始于道家"。
道教早在南北朝时期就已运用雕刻技术来制作道书,《洞玄灵宝三洞奉道科戒营始》里说:"一者金简刻文,二者银版篆字,三者平面镌书,四者木上作字"。在造作、传播经书的过程中,道教对印刷术的发明作出了很大的贡献。
然而冠以"无上科学","宇宙真理","真实不虚"......等等响亮名号的佛教,除了信口开河胡说八道,和自我吹嘘,用"自己证明自己"的方法说自己是不可质疑的真理外,对世界对人类没有任何的贡献。
季羡林先生说:只要认真地用科学方法加以探讨,则会发现它的教义与仪规都有一个历史发展过程,都有其产生根源,都是人为制造的,都是破绽百出,自相矛盾的,有的简直非常可笑。因此,研究越深入,则信仰越淡薄。
任继愈先生说:我们不信仰佛教,也不认为佛教所宣扬的是真理。但是我们认为它的产生和发展,有它的社会根源,思想根源。它的产生和发展不是偶然的,而是必然的。它所指出的解脱道路是假的,它所反映的当时的社会苦难却是真的。这就要求我们对它认真对待,不能掉以轻心。几千年来的广大佛教信奉者是受害者。他们信仰虔诚,态度严肃,真心相信佛教可以帮助摆脱现实苦难,他们的行为虽不足效法,但他们成为宗教的俘虏是值得同情的,放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看待这一历史现象,是完全可以理解的……因此我们只讲清楚道理,对佛教作为宗教,我们批判的锋芒所向是佛教的宗教世界观,而不是当前信奉佛教的群众;揭露的是佛教麻痹人们的宗教本质。
林语堂先生说:佛教徒是跪着研究佛教的。
佛教和道教才是无上科学?谁是胡说八道,谁是务实求真?谁才是真理?谁经得起验证检验?印度文化和中华文化谁高谁劣?这是一目了然的!